國際金價再現連日狂飆行情。9月9日,倫敦現貨黃金、COMEX黃金期貨盤中分別最高觸及3659.38美元/盎司、3698.9美元/盎司,雙雙刷新歷史紀錄。與國際金價聯(lián)動,國內金飾品價格同步走高,周大福、老鳳祥、周生生、六福珠寶等主流品牌足金飾品報價均突破1070元/克。
“預計在美聯(lián)儲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美國保持財政擴張趨勢、美國通脹保持黏性這三大因素扭轉之前,黃金上漲具備較高確定性,后續(xù)金價有望震蕩挑戰(zhàn)年內高點。”分析人士表示。
國際金價年內漲超1000美元
從長期走勢看,黃金“牛市”已延續(xù)較長周期。自2023年起,倫敦現貨黃金與COMEX黃金期貨便開啟持續(xù)上漲模式,截至目前累計漲幅已分別超100%、102%。而從年內行情來看,倫敦現貨黃金年初從2625美元/盎司起步,3月中旬突破3000美元關鍵關口,4月下旬攀升至3500美元,9月8日更是站上3600美元/盎司整數關口。
縱觀年內整體漲勢,倫敦現貨黃金已上漲逾1000美元,年內漲幅超過39%,遠超2024年27%的全年漲幅。對于本輪金價持續(xù)沖高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黃金是對全球流動性、通脹形勢高度敏感的資產,同時具有較強的避險屬性。除全球央行購金以外,美聯(lián)儲寬松貨幣政策基調、美國持續(xù)擴張的財政壓力、美國二次通脹風險和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都是推動金價上行的重要催化因素。
從市場供需與資金流向來看,黃金投資需求與央行購金共同構成支撐。世界黃金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高金價環(huán)境下,二季度全球黃金投資總需求量達477噸,同比大增78%;全球黃金ETF凈流入170噸,其中中國市場表現尤為亮眼,黃金ETF創(chuàng)有記錄以來最強季度表現,二季度流入464億元人民幣(合65億美元),持倉增加61噸。報告分析,復雜地緣政治環(huán)境與金價上漲勢能的疊加,是投資需求激增的主要原因。
央行購金層面,全球央行持續(xù)增持黃金成為金價穩(wěn)定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數據顯示,央行已連續(xù)10個月增持黃金,8月末黃金儲備達7402萬盎司,較7月增加6萬盎司。世界黃金協(xié)會報告亦指出,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共增儲黃金166噸,盡管購金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背景下,購金量仍處于顯著高位。
對于黃金后續(xù)走勢,分析人士繼續(xù)看好。“美國長期高通脹與財政持續(xù)擴張引發(fā)全球央行對美元信用體系的擔憂,黃金成為增強主權信用、對沖美元信用風險的重要選擇。預計在美聯(lián)儲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美國保持財政擴張趨勢、美國通脹保持黏性這三大因素扭轉之前,黃金上漲具備較高確定性,后續(xù)金價有望震蕩挑戰(zhàn)年內高點。”明明表示。
長期資產配置而非短期投機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金價高位運行,多家銀行對黃金投資業(yè)務進行調整。近日寧波銀行公告稱,根據《黃金積存業(yè)務管理暫行辦法》,該行自9月4日起,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800元調整為900元,按重量起購克數維持1克不變,不足900元的交易申請將無法提交。事實上,2025年開年以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已先后上調積存金起購門檻,經過一輪或多輪調整,當前積存金起購金額普遍在750—900元區(qū)間,部分銀行已升至1000元。明明分析,銀行上調起購金額,既是為了在金價高位把控業(yè)務風險,也是為了降低經營成本、提升自身經營效益。
伴隨著金價的持續(xù)狂飆,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應對?上海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提出四點具體建議:一是理性看待黃金,不盲目“賭行情”。短期內難以精準預測金價頂部或底部,建議采用分批、定投的方式參與黃金投資;二是做好風險控制。黃金雖然是避險工具,本身卻存在較大波動,不應全倉押注,可以將黃金配置比例控制在總資產的合理區(qū)間,作為資產組合的避險工具使用;三是選擇適配的投資產品。除實物黃金外,國內投資者還可以選擇黃金ETF、紙黃金等靈活便捷的產品,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資金流動性做選擇;四是關注市場消息,靈活調整策略。比如美聯(lián)儲議息、美歐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地緣熱點事件,都是左右金價的重要信號,投資者需要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避免情緒化交易。
明明建議,投資者需先明確自身風險偏好,控制投資組合風險暴露,同時加強宏觀金融知識學習,密切跟蹤黃金市場邊際變化。
專家普遍認為,黃金投資的核心價值在于長期資產配置,而非短期投機獲利。投資者需清晰認知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高或恐慌拋售,淡定應對波動,從容面對市場變局。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周義力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版權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